二尖瓣环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早期病理研究表明二尖瓣环钙化和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
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与其各自瓣环的连接点是血流湍流的部位,这可能会导致内皮损伤并增加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钙化瓣膜含有脂质堆积部位,并表现出巨噬细胞和T细胞浸润,可能是对内皮损伤的反应。
高龄、全身性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瓣环应力的情况(如二尖瓣脱垂)和纤维骨骼的遗传异常会加速二尖瓣环内的钙化(例如,马凡综合征和Hurler综合征)。
心脏瓣膜钙化是主动调节的,并且可能是可以改变的。此外,心脏瓣膜以类似于正常成骨的方式表达成骨细胞分化和钙化的标志物,在检查的大多数病理标本中具有明显的板层骨。
研究表明,终末期肾病患者二尖瓣环钙化的患病率高于年龄匹配的对照组。磷酸钙产品与二尖瓣环钙化的患病率直接相关。
虽然最初认为高磷酸盐浓度仅通过超过钙-磷酸盐溶解度积(导致沉淀)引发血管钙化,但研究表明,高磷酸盐水平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表型。
二尖瓣干酪样钙化是一种罕见的二尖瓣环钙化,通常影响后瓣环。空腔的内容物由钙、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混合物组成,质地像“牙膏”,可能表现为心内肿块或空腔。
二尖瓣环钙化的并发症包括:
(1)中风(与二尖瓣环钙化相关,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不是直接由它引起的)
(2)心肌梗塞(与二尖瓣环钙化相关,但可能不是直接由它引起)
(3)动脉粥样硬化(与二尖瓣环钙化相关,但可能不是直接由它引起)
(4)二尖瓣关闭不全
(5)二尖瓣狭窄
(6)心律失常(传导疾病通常与心脏钙化有关)
(7)感染性心内膜炎
无症状二尖瓣环钙化的存在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
由于二尖瓣环钙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瓣膜病、中风和其他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关联,因此建议对伴随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适当的治疗。
二尖瓣环钙化也与慢性肾病(CKD)相关,它在超声心动图上的存在应提醒医生可能存在肾功能下降。孤立性二尖瓣环钙化患者不需要预防性心内膜炎。
在患有系统性栓塞、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但无房颤的二尖瓣环钙化患者中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栓治疗。
对于阿司匹林治疗后的复发事件,建议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进行抗凝。对于有记录为钙化的单个栓子的二尖瓣环钙化患者,数据不足以推荐或反对抗血栓治疗。
Notice
我们建了一个全国健康呵护群
专业答疑,病患交流
可选对应的疾病进群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