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华文明在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留下了太多的文化瑰宝。很多的日常生活之中时刻都能有这些历史文明的体现。像我们现在说的这个“上厕所,下厨房”,说起来很顺嘴,每个人说得都很溜。可是如果要细问一下,为什么要这么说?而不说不说“下厕所,上厨房”?那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答不上来了。
我们古代中国人的住宅都讲究一个中正平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我们先从房子的结构来说吧,一般房子是朝南的。那么厕所在哪个位置呢?厕所肯定不会摆在南面,不然的话南风吹过来不是臭死,所以厕所肯定是要在阴暗的地方。众所周知,咱们的方位大体分为东、南、西、北四方,咱们就只说这四方。就中国地形而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北方代表水,南方代表火,西方代表金,东方代表木,而中间代表土。再说中国的地形,我们都知道,是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按照上北下南的标准,厕所是是在上方,而厨房是在下方。所以逐步形成了上厕所,下厨房。上厕所是任何活人都必须的,无论皇帝还是平民,无论是明星还是粉丝。没有贵贱之分。
但是,下厨房就不一定了,古时候人有贵贱之分,阶级之分、种族之分。所谓大户人家的“下人”才去“下厨房”做菜做饭。过去:厨师-----古时也叫“厨子”有贬低之意。古代大宅院的下人一般住在南边,那他不可能是住在正南,比如门房就在大门的旁边。厨房一般也放在那些地方,所以厨房在南边,就变成了下厨房。我们也可以发现:如果我们要去厨房,那是要往南走的,因为那里有火,厨房做饭需要火。而去南面,从地势上来讲,又是从高的地方往低的地方走,就是所谓的“下”,所以去厨房就叫做“下厨房”。
另外,顺便也说说“东西”。我们平时只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也是这样的道理。因为东方代表木,西方代表金,古代大部分器物都是用木头或者金属制成的,所以用“东西”来代称日用品,后来泛指更大范围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