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习惯比吸烟还致命
吸烟会加速皮肤老化,增加患高血压和癌症的风险,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但有些坏习惯对身体的危害比吸
烟还大。英语信息网站夏普网近日总结出3个比吸烟还致命的习惯。
常吃肉。美国《细胞》杂志刊文称,相比不太吃肉的,常吃肉的人患癌风险增高4倍,寿命更短。这与
烟民死于癌症的几率几乎相同。因此,建议不要只摄入动物蛋白,也应适当摄入植物蛋白。
长时间看电视。看电视本身没有问题,但长时间看电视就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调查
显示,吸1支烟会减少约11分钟的寿命,但即使是不吸烟的人,过了25岁,每看1小时电视,寿命会缩短约
21.8分钟。这是因为久坐会提高患癌症和心脏疾病的风险。
常喝碳酸饮料。美国一项健康调查显示,一天喝约一杯(毫升)碳酸饮料,会使免疫细胞老化约2年
;每天喝两杯半(毫升),端粒(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会老化约5年,与吸烟效果相同。
警惕!十多年前的“感冒”也能导致风心病
近期,27岁的文女士在单位体检时发现了心脏杂音,医院进一步检查后,医生告诉她,她的心脏重要
的“阀门”——二尖瓣膜不仅严重狭窄而且关闭不全,这是一只较常见的风湿性心脏病,一般建议开胸做
瓣膜置换手术。经朋友介绍,文女士慕名找到医院副院长、心脏血管微创外科专家张晓慎
主任,转诊到该院治疗。诊治过程中检查又发现了右侧肺癌,医院过硬的综合医疗水平,不仅
为文女士成功地修复了瓣膜,并且顺利进行了肺癌根治手术,术后恢复迅速,解除了后顾之忧。
治疗心脏病得放弃生育机会?她陷入了两难境地
从体检发现疾病到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文女士经历了人生中最煎熬的一个多月,她回忆道:“当地医生告知
这个病能治,但是常规是采用瓣膜置换手术,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可能会影响生育,我未婚未育,听
到这消息,我和家人都一筹莫展。”
文女士疯狂上网查找资料,就是在找寻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大部分资料都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常规治
疗是瓣膜置换,也询问了身边的亲戚朋友,有类似病症的人也都做了瓣膜置换手术,并长期服用抗凝药物,
但是他们年龄都比较大了,也已结婚生孩子了,对婚育没有要求。”在朋友的推荐下,文女士了解到张晓慎
是擅长二尖瓣成形术的专家,于是她抱着希望来到了张晓慎的诊室。张晓慎医师告诉她,可以考虑使用瓣膜
成形修复的手术方法,而且也能够在胸腔镜下完成微创手术——只需要在右胸开三个几厘米的刀口,不仅痛
苦小恢复快,满足了文女士美观的要求。
心脏病未平又现肺癌病变她祸不单行却“因祸得福”
由于在术前检查期间,发现了文女士的右肺有不小的肿物,张晓慎医师邀请多学科会诊,确定下由心脏血管
外科先进行的体外循环下微创二尖瓣瓣膜修复手术,然后胸外科同样手术切口切除右肺结节的手术方案。
手术当天,张晓慎主任的心脏血管外科团队,在麻醉科李雅兰主任团队协助下,顺利完成了心脏瓣膜修复手
术,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修复,这目前公认的最高难度瓣膜修复手术之一。紧接着,再由胸外科蔡松旺副主任
医师进行同期胸腔镜根治术。两个手术在同期进行,历时4个多小时,出血仅仅50ml,手术当晚就撤除了呼
吸机,文女士第二天就回普通病房,下地走路,术后一周就出院了。张晓慎主任嘱咐她,只需要吃三个月抗
凝药,今后每年复查一次心脏超声检查,平时活学习和健康人完全一样就行了。
风心病起病隐匿祸根源起十年前的“感冒”
“风心病最大的特点就是起病隐匿,病程长,病人主要是因为年轻时链球菌感染,很多时候症状类似感冒,
病程比较长,往往到50岁甚至60岁后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这个时候大多数病人的瓣膜病变已经处于中晚期
,进行瓣膜修复手术难度高、成功率比较低,只能换成人工的瓣膜。”张晓慎分析道,“在接诊文女士时,
我们询问其既往病史后,她告知在青春期她曾经有过几次‘感冒’持续时间比较长,伴随着咽喉痛,那时候
因为住校,医院正规治疗,只是服用了一些‘感冒药’,后来感觉恢复了,直到本次单位体检才发现
问题,已经有将近十年间隔。我们推测可能是那段时间文女士感染了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这是一种可以
诱发心脏瓣膜风湿性改变的细菌,如果当时及时采取正规抗感染治疗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文女士是不幸的,因为十多年前小小的“感冒”,导致现在心脏出现的大大的“问题”,但同时她又是幸运
的,因为治疗及时,不仅把心脏的问题修复了,而且同期发现并根治了肺癌,日后能够跟正常人一样生活工
作。
张晓慎提醒大家,千万不能小看普通的感冒,小病不治容易酿成大病,另外还建议普通居民每年常规进行检
查,有助于发现心脏疾病,早发现、及时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