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新选择

心脏瓣膜是生长在人的心房和心室、或心室与大动脉之间的瓣膜,作为单向阀门以保证血流单方向流动。心脏瓣膜是心脏的“看门人”,主要包括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心脏瓣膜结构示意图由于先天性畸形、病理性或老年退行性等原因出现病变,影响了血流的运动,从而造成心脏功能异常,最终导致心脏功能衰竭的单瓣膜或多瓣膜病变,即为心脏瓣膜疾病,常见的就是瓣膜狭窄和瓣膜关闭不全。据统计,6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里约有1/10的人患有中度至重度心脏瓣膜疾病。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瓣膜问题会恶化,会造成严重甚至致命的后果。不过,好消息是,那些需要做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有可能不需要做开胸手术了。大多数瓣膜置换手术都是针对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传统的瓣膜置换需要开胸手术。没有人想要做这种手术,大家对于经导管瓣膜置换手术更感兴趣,这种手术是侵入性较小的介入手术。

年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首次获得批准时,它仅限于那些病情太严重而不能做外科手术的老年人。

TAVR的适应症

如今,许多年龄在65岁以上、符合特定标准的人都可以接受TAVR。最近《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刊登的最新的瓣膜置换指南建议小于65岁的人仍然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换瓣,因为对小于65岁的TAVR患者的长期预后研究目前还太少了。

可以理解的是,人们可能更倾向选择TAVR,因为它在术中一般没有太多感觉,术后更容易恢复,且恢复时间更短。但是,TAVR对于某些存在解剖问题的人来说既不可行也不安全。例如,心脏的外周动脉疾病会使导管很难通过血管到达心脏。瓣膜内或瓣膜下沉积的钙质也会增加TAVR的风险,因为手术过程会破坏瓣膜周围的组织,沉积的钙质碎片脱落进入到血液循环中,有可能引发中风。

二叶主动脉瓣的挑战

大多数人的主动脉瓣是三叶瓣的,但是有1%~2%的人存在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它只有两个瓣叶。这种缺陷在男性中的发病率是女性的3~4倍,可能会在家族中遗传。他们更容易出现主动脉瓣退化性疾病,通常比三叶瓣膜患者早10年出现主动脉瓣狭窄的症状。

二叶主动脉瓣的解剖结构使TAVR更具挑战性,许多有这种先天缺陷的人还会在主动脉附近伴有动脉瘤,动脉血管壁出现肿胀,搏动减弱。因此,大多数二叶主动脉瓣患者需要做外科手术而不建议首选TAVR。大多数主动脉瓣严重返流的患者也首选外科手术。不过,我国的心血管专家对二叶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开展了TAVR手术的探索研究,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有望在未来替代部分二叶主动脉瓣狭窄外科手术。

二尖瓣的修复

大约1%~2%的人会出现二尖瓣脱垂,导致二尖瓣返流。大多数二尖瓣返流都是轻微的返流,症状不明显,但是严重的二尖瓣返流还是需要手术修复。

有一些人是由于左心室增大才出现的二尖瓣返流,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冠心病患者或长期房颤或心力衰竭的患者中,原因是支撑瓣膜小叶的纤维状组织环被撑开,导致小叶闭合不全,出现返流。

动图示二尖瓣正常的关闭和开放

动图示瓣膜关闭不全,血液有返流

对于大多数因瓣膜脱垂而出现严重二尖瓣返流的患者,手术修补仍然是标准的治疗方法。外科医生需要增加一个新的环来支撑,术中仍会保留原有的瓣膜。但对于瓣膜脱垂和严重返流的患者,他们可能会因太过虚弱而不能接受外科手术,经导管介入方法可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该手术并不是使用新瓣膜置换,而是使用一种将瓣膜边缘拉在一起的装置,被称为二尖瓣夹合术(MitraClip)。二尖瓣夹合术最初只被批准用于二尖瓣脱垂的人,最近还被批准用于某些患有心力衰竭和二尖瓣返流的人。

视频演示MitraClip的操作过程

心脏瓣膜疾病的监测

临床中大多数心脏瓣膜问题最开始是因为医生听到的心脏杂音而发现的,其诊断需要依靠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可以发现瓣膜硬化、瓣膜狭窄、瓣膜关闭不全等。

如果你有轻微的心脏瓣膜问题,没有任何症状,可能只需要定期监测。不过,目前还没有药物治疗可以帮助预防瓣膜疾病的发展。但是,这类人群还是需要服用医生开的其他心脏药物,来防止瓣膜的恶化可能引发的其他并发症。

大家都应该对两种最常见的瓣膜问题保持警惕:

主动脉瓣狭窄的症状:

呼吸短促,活动时胸痛或胸闷,头昏眼花。

二尖瓣返流症状:

活动后或躺下时气短,疲劳,心悸,下肢肿胀。

END

→老年便秘莫大意,危及心脑有玄机

→关于运动性猝死,不该忽视的那些事

→我有慢性病,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谈心论道

心衰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有哪些?

→疫情之下,还有这种“传染病”千万要警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删除

导航:权威发布-疾病新知-瓣膜病

有内容有深度有温度

心血管健康科普资讯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r-jiaogulan.com/fsxejbgbbqjc/845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