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者简介
赵晨泽,男,医学博士,医院心内科医师。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目前主要从事各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诊治和相关研究。目前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发表SCI论文多篇,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级课题。
本期指导作者简介
丁雪燕,医学博士,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工作十余年,对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专业为心律失常与起搏电生理,获得国家卫计委的心脏射频消融及起搏电生理资质,尤其擅长各种室上性(包括室上速,房速,房扑,房颤)及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卫生厅课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项,发表SCI论文数篇。
我们都知道心房颤动会引起左心房结构改变,引起二尖瓣环的扩张,导致功能性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已有许多证据表明,通过房颤消融恢复窦性心律可以降低左心房大小,二尖瓣环直径,减轻功能性二尖瓣返流的程度。二尖瓣疾病严重的患者,我们还可以进一步通过介入或外科成形、换瓣手术等治疗,显著改善其预后。然而,我们往往会忽略,长期心房颤动也会导致右心室压力升高、收缩功能不全、容量过载以及右心房扩大,进而引起三尖瓣环的扩张以及功能性的三尖瓣关闭不全。由于目前三尖瓣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房颤合并重度三尖瓣疾病的患者往往预后不佳。
Markman等学者近期发表了一篇研究,评估了通过房颤导管消融并维持窦性心律是否可以改善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研究评估了所在中心至年所有接受房颤消融治疗的患者,纳入了经胸超声评估三尖瓣中度返流以上的患者,并排除了接受三尖瓣外科手术的患者,最终仅纳入了36例患者,筛选经过如下:基线水平及消融前后心超对比如下:统计显示,36名患者平均年龄63.7±11.1岁,平均CHA2DS2-VASc评分为2.7±1.7。消融后三尖瓣返流面积由11.6±3.4减小到7.0±3.5cm2(p0.),右心室大小及收缩功能也显著改善。其中23例(64%)三尖瓣返流改善至中度以下,且无一例在术后1年内房颤复发。研究者认为,通过导管消融可以逆转房颤患者右心系统的重构,减轻患者的三尖瓣返流。之江心学评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节律控制对逆转心脏重构、改善心室功能和瓣膜返流有重要的作用。既往的研究已经证实了房颤导管消融术对改善二尖瓣返流和左心房重构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对三尖瓣返流的研究较少。该研究发现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可以改善功能性的三尖瓣返流,也观察到其对二尖瓣返流、LVEF的改善。一方面,提醒我们不应该忽略房颤患者三尖瓣病变的进展;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评估三尖瓣的病变是否是继发于房颤的相对关闭不全。该研究有一定局限性:1)三尖瓣疾患的病人样本量较少;2)心超并不是在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无法确定在整个1年的随访期间,三尖瓣返流的改善是否持续存在。此外,由于缺少依靠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对照,我们无法确定三尖瓣返流的改善是否与导管消融有关。期待进一步大规模前瞻性的研究能给我们更多的答案。
参考文献
MarkmanTM,PlappertT,DeFeriaAlsinaA,etal.Improvementintricuspidregurgitationfollowingcatheterablationofatrialfibrillation[publishedonlineaheadofprint,Aug5].JCardiovascElectrophysiol.;10./jce..doi:10./jce.医院心血管内科简介
心内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各方面人才。医生42名(其中博士学位18名,硕士学位18名);正高职称10名,副高职称13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护理人员60人,副主任护师2名。目前有张床位,其中CCU20张,心导管室3个,心功能室1个,拥有世界最先进的DSA机3台、电生理仪2台,飞利浦心超机1台。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培训基地,同时也是浙江省仅有的一家同时具备“冠脉介入、射频消融和起搏、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成人)”三大心脏介医院。是中国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CRT植入技术培训基地。是国内最早引进先进的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Ensite)医院之一,在无X射线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省内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也是国内最早应用冠脉内血栓吸出术治医院之一。应用经皮心肺辅助循环支持技术(叶克膜),打破极危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禁区。在省内最早采用介入技术封堵心肌梗塞室间隔穿孔,努力拯救高危患者的生命。在浙江省率先应用Ampla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包括在国际心血管病研究领域最顶尖的杂志Circulation、Hypertension、JournalofHypertension、AmericanJournalofHypertension、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等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其它厅局级等课题40余项。荣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各1项。
未来可期
王利宏主任简介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院心内科主任、大内科教研室主任,杭州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内科学教研室主任,浙江省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工作。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心脏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技术推广与培训工作委员会委员,长三角心血管联盟副主席,浙江省心血管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入选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在Circulation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国家重点专项十三五计划、国家卫计委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心电与循环》、《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编委,Diabetes、I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logy等杂志审稿人。是国家卫生部心脏介入手术培训导师,已主刀完成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左心耳封堵术和先心病、冠心病介入手术等数千例。
往期回顾
、之江心学:苯二氮卓类安眠药物增加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之江心学:体表心电图预测房颤和卒中--房间传导阻滞和P波时程介绍
、之江心学:急性心梗患者的亚临床甲减是否需要治疗?
、之江心学:MitraClip手术后导致医源性房间隔缺损
、之江心学:NSAIDs增加心梗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出血风险
、之江心学:口服抗凝药物的房颤患者血压与事件之间也存在“J型曲线”
、之江心学:鱼和熊掌:经静脉ICD和皮下ICD的前瞻性研究结果公布
、之江心学:EP指导下左房后壁消融在不合并左房低电压持续性房颤中的作用
、之江心学:存在有导线起搏器置入禁忌的患者,行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安全性如何?
、之江心学: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双联抗栓治疗是否可以减量?
、之江心学:长QT综合征患者心尖段左心室收缩时间延长的预测价值介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