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践养老体育模式

本报讯(眉山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李幸)加大字号的标识、厕所加装的安全扶手、宽敞舒适的运动环境……近日,到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休闲锻炼的刘大爷感觉到很舒心:“小小的改变,就能让我们老年人的生活变得更舒适。”

近日,市民政局与市教体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将体育场所融入“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通知》,明确在3月底前,市体育馆、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全市9个体育场所要率先融入“15分钟养老服务圈”。这也是我市在全省率先进行“养老+体育”模式的探索实践。

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是我市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健全多种形式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在家门口“享老”的重要举措。让体育场所融入“15分钟养老服务圈”,进一步鼓励老年群体参与体育活动,让老年人在文体活动中“老有所乐”。根据《通知》,眉山市体育馆、眉山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彭山区体育馆、彭山区体育场、仁寿县体育馆、仁寿县体育场、仁寿县湿地体育公园、丹棱县青少年体育馆和青神县体育馆9个体育场所成为首批融入“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体育场所。

“融入‘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体育场所范围为眉山市内公共体育场所,包括并不限于大中小型体育场馆、门球场、广场等,以后新增的各类公共体育场所同样将纳入融入范围。”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融入方式有增添养老要素,包括加挂“四川养老”服务标识、养老服务点的牌子,在场所内放置养老、孝老、敬老的图片等;增加便老服务,各公共体育场所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免费为老年人开放、收费项目增设老年人专属折扣等方式;开展适老化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公共体育场所开展增设老年人扶手、老年人体育设施设备、老年人体育课程等适老化改造。

“去年,彭山区体育场开放服务健身群众约30万人次,其中大部分为中老年人,场馆设施均是免费为市民开放。”彭山区体育场相关负责人说,“根据文件和相关规划,我们计划在今年对体育场环境和设施进行调整提升,以更好地为老年人及其他市民提供服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r-jiaogulan.com/fsxejbgbbqhl/1084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