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24日,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的邀请,王建安教授团队成功向会议现场转播1例可回收VenusAPlus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病例报道如下:
病史资料(男,76岁)
主诉:体检发现“心脏瓣膜病”8月,胸闷气促6月。
心脏彩超:LVEF62.6%,AVA0.92cm2,Vmax4.9m/s,Meangradient59mmHg;主动脉重度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二叶式畸形考虑),二尖瓣、三尖瓣少量反流。
诊断: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心功能III级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左冠主干局灶性钙化斑块,管腔狭窄不明显;第二对角支散在局灶性非钙化斑块,局部管腔轻度狭窄。
瓣环结构(收缩期)
二叶式主动脉瓣(type0)
瓣环28.0mm×22.7mm(平均径25.4mm)
周长79.7mm,周长平均径25.4mm
瓣叶中等钙化
主动脉窦39.4mm×31.0mm
左冠状动脉开口15.2mm
右冠状动脉开口15.2mm
血管入路:选择左侧股动脉入路
手术风险评估及手术策略
手术风险评估:
?STS评分:6.76%
?无明显虚弱
临床指征:症状性主动脉瓣重度狭窄,STS评分中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心脏团队讨论后决定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操作策略:
?麻醉方式:局麻+镇静
?瓣膜装置选择:可回收VenusAPlus
?瓣膜尺寸选择:Supra-annulusbasedsizingstrategy(基于瓣上结构的选瓣原则)
?血管入路:左侧股动脉
手术过程
手术时间:年3月24日
手术过程:
术前主动脉根部造影,跨瓣及测压(跨瓣压差mmHg),
Numed20×40mm球囊扩张腰征明显,无反流,提示瓣上结构较瓣环小;
Downsize选择瓣膜,由29mm降至26mm,导入VenusAPlus(26mm)瓣膜,释放后位置良好,成功释放瓣膜;Numed23×40mm球囊后扩张1次,瓣膜形态良好,瓣膜位置理想,无明显反流,跨瓣压差下降至3mmHg;
Proglide闭合左股动脉,无狭窄及其他并发症,手术顺利结束。
术后总结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根部结构复杂,是TAVR的难点与挑战。尤其老一代瓣膜装置不可重定位,不可回收,一旦植入位置不理想,无法再次调整。利用可回收瓣膜装置进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可明显改善瓣膜植入效果。
?传统的基于瓣环大小的选瓣原则往往瓣膜选择过大,导致瓣膜植入深度过深,瓣周漏多,起搏器植入率高等缺点。王建安教授提出的基于Supra-annulusbasedsizingstrategy(基于瓣上结构的选瓣原则),选择最合适患者的瓣膜尺寸,明显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