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心血管影像频道核医学论坛于10月27日在线上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首都医科医院核医学科张晓丽教授和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首都医科医院核医学科杨敏福教授担任共同主席。论坛群贤毕至,大咖云集,由8位专家主持,21位来自心内科、心外科、影像科、核医学科、放射性药物、医学工程等不同领域的顶级专家围绕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和新进展作了精彩报告,全方位展示了我国心脏核医学技术紧密围绕临床需求、充分开展多学科合作取得的一系列发展成果,充分体现了核心脏病学显像技术功能影像学的优势及其在心血管疾病精准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本次论坛吸引了近位业内同行参加,是核心脏病学的一场学术盛宴。
论坛分为四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在心血管领域的新进展,由医院核医学科石洪成教授和医院核医学科王跃涛教授主持。山西医科大学校长李思进教授做了题为“心肌血流储备功能在超正常射血分数患者中的研究”的学术报告。李校长的报告涵盖了两部分内容,一是超常射血分数患者容易出现cCFR受损,可能与其不良预后有关。二是中心性肥胖可能与非阻塞性冠心病病变患者的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下降有关,单纯性中心肥胖者患CMD的风险最大。李校长的报告对推动临床实践中提高对超正常射血分数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