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疾病
风湿病
风湿病是一种与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病变最常累及心脏、关节和血管等处,以心脏病变最为严重。
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为关节滑膜的浆液性炎症(虽然关节腔也有纤维蛋白渗出),急性期后,炎症渗出物易被完全吸收,一般不留后遗症(易留后遗症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病的急性期有发热、心脏和关节损害、环形红斑、皮下小结、舞蹈病等症状和体征,这些症状和体征有助于对风湿病的临床诊断。
风湿性肉芽肿即Aschoff小体对风湿病具有诊断意义。
Aschoff细胞由增生的巨噬细胞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转变而来。。Aschoff小体内除风湿细胞外,还含有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其中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
风湿病根据病变发展分三期,即变质渗出期、增生期(肉芽肿期)和纤维化期(硬化期)。
变质渗出期是风湿病的早期病变,表现为结缔组织基质的黏液样变性和胶原纤维素样坏死,在浆液纤维素渗出过程中,有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阿绍夫小体(Aschoff小体)为风湿病增生期的主要病变。
梭形瘢痕为风湿病纤维化期的主要病变。
Anitschkow细胞即Aschoff细胞(Anitschkow和Aschoff分别为两位病理学家的名字,严格来说Anitschkow细胞与Aschoff细胞并不是同一种细胞,按照文献的解释,Aschoff细胞又名Aschoff巨细胞,由Anitschkow细胞融合而形成,类似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的关系,但教材似乎将Aschoff细胞和Aschoff巨细胞当成了两种不同的细胞,此处不必深究),在风湿性心肌炎时可见。
毛玻璃样细胞见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和慢性肝炎患者,因胞质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物质,胞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而得名。
上皮样细胞为肉芽肿的主要细胞成分之一,由巨噬细胞衍生而来,因细胞形态与上皮细胞相似而得名。
伤寒细胞为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的巨噬细胞,是伤寒肉芽肿的特征性细胞。
R-S细胞为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征性肿瘤细胞。
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由于二尖瓣心房面和主动脉瓣心室面直接受到瓣膜开、关时的摩擦及高速血流的冲击,心内膜细胞容易发生变性坏死,故风湿性心内膜炎最易发生于此二处。
风湿病最常累及心脏、关节和血管等处,以心脏病变最为严重,表现为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肌炎和风湿性心外膜炎,其中又以风湿性心内膜炎为最主要病变,风湿病反复发作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瓣膜增厚、变硬、蜷曲、短缩、瓣膜间相互粘连、腱索增粗、短缩,最后形成慢性心瓣膜病。
皮下结节相融合、缩窄性心包炎和舞蹈病(小舞蹈病)均可见于反复发作的风湿病。
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最常累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病变瓣膜表面(特别是瓣膜闭锁缘上)形成单行排列、直径为1~2mm的疣状赘生物,赘生物呈灰白色半透明状,附着牢固,不易脱落。
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初期可在瓣膜上形成疣状赘生物,附着牢固,是发生在心瓣膜的附壁血栓。但该疣状赘生物主要由血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构成,故属于白色血栓。
风湿性心肌炎反复发作时,心肌间质中的Achoff小体逐渐纤维化,形成梭形小瘢痕,可导致心肌纤维化(心肌纤维化的病因之一就包括了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病累及心外膜时发生风湿性心外膜炎,风湿性心外膜炎渗出的大量纤维素如不能被溶解吸收,则发生机化,使心外膜脏层和壁层互相粘连,形成缩窄性心外膜炎(缩窄性心包炎)。
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为关节滑膜的浆液性炎症(虽然关节腔也有纤维蛋白渗出)。
Aschoff小体为风湿病增生期出现的特征性肉芽肿性病变,可见于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动脉炎和皮下结节。
环形红斑为渗出性病变,不会出现Aschoff小体。
感染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好发于有基础瓣膜疾病的个体。
亚急性患者,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其次为D族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其他细菌较常见。真菌、立克次体和衣原体为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少见致病微生物。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病理变化有:
(1)心脏:此病最常侵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特点是常在有病变的瓣膜上形成赘生物,受累瓣膜易变形,发生溃疡和穿孔。
(2)血管:由于细菌毒素和赘生物破裂脱落形成的栓子,引起动脉性栓塞和血管炎。栓子不含菌或仅含极少的细菌,细菌毒力弱,常为无菌性梗死。(3)变态反应:因微栓塞的发生引起局灶性肾小球肾炎或弥漫性肾小球肾炎。皮肤出现红色、微隆起、有压痛的小结节,称Osler小结。
(4)败血症:脱落的微生物内有细菌,侵入血流后在血流中繁殖,引起败血症。
心脏瓣膜病
后负荷是指心肌收缩之后所遇到的阻力或负荷,又称压力负荷,主动脉瓣狭窄时,左心室血液排出受阻,致使后负荷增加。
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后负荷增加。
二尖瓣关闭不全使左心前负荷增加。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使左心室前负荷增加。
三尖瓣关闭不全使右心前负荷增加。
前负荷又称容量负荷,指心室舒张末期心室所承受的容量负荷或压力。
三尖瓣(右房室瓣)关闭不全时,在右心室收缩期,右心室部分血液通过关闭不全的瓣膜口反流到右心房内,右心房既接受体循环静脉的血流,又接受右心室反流的血液,致右心房血容量较正常增多,右心房血液在舒张期将流入右心室,使右心室舒张期血液充盈量也较正常增多,前负荷增加。
水冲脉指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见于可导致脉压增大的疾病。多由周围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或存在血液分流、反流所致。
前者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脚气病等,后者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等疾病。
主动脉关闭不全时,左心室前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增大,收缩压增高;舒张期血液从主动脉向左心室反流,造成舒张期动脉压迅速下降,因而脉压明显增大,出现水冲脉。
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脚气病...
贫血严重、甲亢、主动脉关闭不全
(动动脚评价猪,水冲脉的口诀)
水冲脉:由于周围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甲亢,严重贫血,脚气病)或存在血液的分流,反流(主动脉关闭不全,先心动脉导管未必,动静脉喽)所导致。
交替脉:节律规则但强弱交替,一般是由左室收缩力强弱交替所致,为左室心力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梗,主动脉关闭不全所导致的心衰。
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由左心室搏出量减少所导致。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哮喘等疾病。
英文
rheumatism
rheumaticfever
connectivetissuedisease
collagendisease
alternativeandexudativephase
proliferativephaseorgranulomatousphase
Aschoffcell
fibrousphaseorhardenphase
rheumaticpancarditis
rheumaticcarditis
rheumaticendocarditis
verrucousvegetation
rheumaticmyocarditis
rheumaticpericarditis
corvillosum
constrictivepericarditis
rheumaticarthritis
erythemaannulare
subcutaneousnodules
rheumaticarteritis
choreaminor
infectiveendocarditis,IE
nativevalve
prostheticvalve
acuteinfectiveendocarditis
acutebacterialendocarditis
subacuteinfectiveendocarditis
subacutebacterialendocarditis
valvularvitiumoftheheart
valvularheartdisease
valvularstenosis
valvularinsufficiency
mitralstenosis,MS
mitralinsufficiency
aorticvalvestenosis
aorticvalveinsufficiency
Quantum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