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上厕所,下厨房这些俗语,

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都习以为常,以为原本就是这样的。其实,这里面蕴含着许多传统的文化知识,有着很深的道理在里面。今天,作者和大家聊聊,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俗语”,看看这些俗语背后都有着怎样的故事?

上厕所、下厨房

说到“上厕所”“下厨房”,为什么不是“下厕所”“上厨房”,这还得从五行说起。在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里,南方属火,东方属木,北方属水,西方属金,中卫属土。

在古代,四合院是我国最传统的住宅建筑,古人在建造四合院时,将五个方位与五行相对应。根据五行相生原理,厕所是污水之所,水生木,所以把厕所建在东北角,也有以肥水滋养木性,祈求发家之意;又因为木生火,生火的厨房就被在四合院的东南角了。

不三不四

生活中,人们常常把一些行为不端的人,或是一些有丑陋恶习的人,被大家自然而然地称为“不三不四”的人。那这“不三不四”是怎么来的呢?这里面也有好多说法的。

在古代,人们常将“天称为一,地称为二,天地相加成三,“三”不仅作为一个数,还作为事物整体的一个象征,如中外古典文学名著的三部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而“四”在中国古语里有“周全”之意,还有称心如意的意思。

由此可见,在古代国学文化中,三和四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代表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由此延伸过来,“不三不四”便被用来形容一些品行不端正或行为不正当的人了。

二百五

日常生活中,我们提起“二百五”,都知道是一句骂人的话,常常把一些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称之为“二百五”。

关于这个俗称,还要从苏秦游说六国抗秦说起,历史上他被称为“六国封相”。当时,苏秦在秦国时被刺客杀了,齐王为了抓住刺客,特贴出告示,声称苏秦为大内奸,刺杀苏秦者赏金百两。告示一出,立刻有四个人上钩,声称是自己所为。齐王正恨刺客恨得牙痒痒呢,于是大怒:“千两黄金每人二百五,顺便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砍了!”

于是,“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犬子

“犬子”一词,现在是指大家对自家儿子的一个谦称。其实,这个词最早是司马相如的小名。据《史记》记载,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他长大后,觉得名字不好听,加上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自己便更名为相如,这之后犬子就成了小名。由于司马相如巨大的影响力,人们谦称自家儿郎,便纷纷用上了犬子一词,争相仿效,以至于传到今日,成为了我们日常用语的一个不自觉的习惯。

纨绔子弟

现在,我们总是把官僚、地主等有钱有势人家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称之为“纨绔子弟”。关于这个称呼,在中国古代也是有讲究和说法的。

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穿衣制度,在古代,人们身上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所谓裳就是大裙子。一走,两腿呼呼进风。有钱人为保暖,两条小腿各套上长筒袜,这种袜子叫绔,更有钱的人家用细滑的丝织品做袜子,就叫纨。

一般来讲,儒家认为不能用丝帛来制作襦和绔,因为这两样都是内衣,用这么好的材料,太过奢侈了。但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违背先祖的教诲,仍用顺滑的丝帛来做绔,因而,这些败家子就被人们称为“纨绔子弟”。

关于中国古代的俗语还有多少,无一不代表着古代人们的智慧,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

读者们,关于“俗语”,大家还有什么见解和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r-jiaogulan.com/fsxejbgbbqjc/11803.html


当前时间: